一周内金牛在线,两笔救命钱火速到账:
8月5日,万科发布公告,深铁集团向公司提供不超过16.81亿元借款,用于偿还债券本金及利息,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,利率为2.34%。 7月30日,万科发布公告,深铁向公司提供了8.69亿借款,借款同样用于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,借款期三年,利率2.34%。
两笔借款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的对象必须是借款人指定的。
算下来,这已是深铁2025年向万科伸出的第八次援手 :
前六次,深铁集团分别向万科提供了28亿元、42亿元、33亿元、不超过15.52亿元、不超过30亿元、不超过62.49亿元借款。
算上最新两笔,深铁年内倾注于万科的弹药已达236.51亿。
在深铁“无限续杯”的强力支撑下,万科在债务偿还方面成绩相当不错,今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约165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,并且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。
万科的审计报告显示,万科的有息负债,包括短期借款,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,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合计人民币1583亿。
扣除已还款的165亿,也就是说,接下来半年万科要还的钱还有1418亿。
面对如此天量债务金牛在线,万科将希望寄托于“加速销售回款、动态管控开发节奏、合理平衡收支”,并称“有信心如期偿债”。
但现实冰冷刺骨——万科赖以生存的造血机能正在急速衰竭。
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惨遭腰斩,仅录得691亿元,相比2024年同期的1200多亿,仅一年时间,销售腰斩。
细察深铁对万科的八次驰援,一个关键特征浮出水面:
利率近乎清一色锁定在2.34%的超低位。
万科频繁向大股东伸手,且资金用途被严格限定于“借款人指定”的债务偿还,其本质就是在进行债务置换。
依托深圳国资委的强大背书,深铁以极低成本从银行体系融资,再转手注入万科,用于置换前几年高达5%甚至更高利率的旧债。
策略核心是以时间换空间,期望利用三到五年周期,以低息长债逐步化解高息短债的雷阵。
这一关联交易链条确实为万科赢得了宝贵的腾挪时间,延缓了债务危机的总爆发,但大股东的钱也是要偿还的,并且前提是万科自己还得具备一定的造血功能。
但如今万科销售业绩腰斩,土储价值大幅缩水,不少项目都在亏本卖房,显然,万科造血能力正在逐步丧失。
当然金牛在线,深铁的续杯肯定不会停滞,接下来万科面临债务偿还难关的时,深铁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继续鼎力支持。
但当一家企业所有的经营行为都沦为拆东墙补西墙的还债循环,它的未来图景何在?
回溯万科这些年的危局演变,说一些马后炮的话。
2023年,房地产行业已处狂澜之末,万科濒临爆雷边缘,万科账面资产大概是1万亿,负债约6000多亿,其中40%是有息负债,剩下的各种供应链欠款。
当年深铁投资万科的决策人是前任董事长,投资万科资本前后累计600多亿。
按正常逻辑,万科的资产在房地产下跌时,账目资产是要打折的,算下来极可能资不抵债。
此时如果放任万科破产清算,按清偿顺序,国内债权优先,国外债权清零,这似乎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决策。
毕竟深铁换了董事长,新任董事长本可顺理成章地将前任主导的、累计投入超600亿的万科股权投资视为沉没成本,断臂止损。
但继任的深铁新董事长并没有这么做,选择了坚持,持续加码,全力施救。
结果两年的时间,窟窿越救越大,万科跟个无底洞一样,欲壑难填。
两年来,万科的销售量、回款金额一个月比一个月少,囤积的地块价值更是大幅缩水,财务情况持续恶化。
深铁倾注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,借款利率越压越低,但效果用四个字概括:毫无起色。
另一个引发争议的细节,是万科对境外债的处理方式。
前些年万科暴雷消息涌动,境外债打五折,万科愣是不下场回购,如今又全额偿还。
如果当时万科果断下场回购美元债,虽然会引起债券价格异动、上涨,但至少也能省下不少钱。
可以理解那个时候万科可能是没钱买,但深铁携重金入场后,第一时间先是把美元债足额还了,这似乎有点魔幻。
房企债务处理,大嘴觉得融创的孙宏斌才是符合商业规则的:国内外债务全部暂停支付,逼着所有的债主坐下来谈判,接受重组方案(如债务打折、展期等),否则就一起承担破产风险。
别看融创现在还是问题重重,但此类刮骨疗毒式的操作,反而可能为它赢得更早脱困重生的契机。
对于万科而言,真正的考验并不是能否借到下一笔钱,债务置换可解一时之渴。
但造血功能的丧失,意味着即使是2.34%的低息借款,也不过是在偿还昨日债务与透支明日希望间无尽循环。
无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